方向负责人为林丽美教授,现共有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本方向研究团队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药提取物/单体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效应及机制、中药毒性成分快速检测与脱除、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荷脂细胞胆固醇蓄积、跨膜转运与炎症的关系中药有效成分姜黄素及其衍生物的心血管药理作用、中药防治妇科疾病、中药有毒物质防控等研究。主要内容、特色和取得的主要突破包括:
(1)提出了气虚血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壁脂质蓄积及斑块稳定性改变导致气虚血瘀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基于此,该方向在前期提出了荷脂细胞胆固醇外向转运“四个体系、一个中心、偶联转运、网络调控”的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自噬介导荷脂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研究和通过干预PCSK-9/LDLR途径促进肝脏摄取脂质调节胆固醇逆转运的研究,并探讨了中药有效成分姜黄素及其衍生物(烟酸姜黄素脂、水杨酸姜黄素脂)促进胆固醇逆转运与调控细胞自噬和外泌体功能的关系,新开辟了AKR1B10介导的脂代谢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与中药调控研究。该方向近5年获国家自然基金5项、湖南省重大专项等多项;发表相关SCI论文近50篇。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 。
(2)针对中药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中药系统生物学评价、计算中药品质评价、一物多用等模式。本方向重点以单味药材夏枯草和中成药大品种妇科千金胶囊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物质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手段,开展夏枯草药效成分形成及药效作用的评价;基于模式识别、化学计量学、粗糙集理论、谱效关联等分析手段,建立了夏枯草、山银花、何首乌、玉竹、单面针、妇科千金胶囊等湘产大宗药材和大品种的计算中药品质评价体系;建立夏枯草一物多用的开发模式--夏枯草挥发油抑制子宫肌瘤、夏枯草三萜抗乳腺癌、夏枯草多糖调节异常血脂。该方向建设了湘产大宗药材品质评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申请相关专利 40余 项,发表论文 80 余篇,出版相关专著 1 部,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及专业技术人才 50 余人,形成了国家标准 4 项,转让技术及成果 5 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1 项, 广州市科技进步奖 1 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 1 项。据不完全统计,夏枯草产生经济效益超 10 亿元,实现了妇科千金胶囊/片总产值达 8.7 亿元。
(3)针对中药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中药有毒物质防控体系。目前中药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生物毒素、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非法添加物及其他内源性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最为普遍和关注的是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污染、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残留问题。基于此,首次提出中药有毒有害物防控体系,核心是建立中药有毒有害物质现场快速检测和脱除技术,构建系统防控体系。开发了重金属、二氧化硫、生物毒素等的快速检测方法,提出“中药生物炮制减毒”新理论,筛选了用于马兜铃酸A减少的微生物,建立了二苯乙烯苷定量转化的灵芝菌发酵体系及机制解析。目前已经建立了湖南省中药不良成分快速检测及脱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药有毒物质防控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平台,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4项,其中《一种新型绿色合成溶剂应用于中药中有毒物质的快速检测:以蒽醌为例》已获得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国家“远志杯”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