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负责人为童巧珍教授,方向共有13人,其中高级职称有4人,副高级职称有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博士后1人,成员分别为:童巧珍、刘湘丹、许光明、赵碧清、刘笑蓉、王智、袁志鹰、谢果珍、袁林祥、王志辉。该方向研究团队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重点围绕湖湘中药进行资源的深入调查、规范化种植、品质评价、道地性研究与开发利用,坚持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湖南中药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市场需求和临床用药安全为导向,坚持 “源头种质优良---繁育种植规范化---全产业链标准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研究思路,积极与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接,指导中药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进行人员培训,实现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和精准扶贫,同时,基于有效成分和内生真菌进行品质评价研究,探索湖湘中药道地性的形成机制,对湖湘中药资源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学科水平领先、科研成绩显著,主要内容、特色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包括:
(1)本学科在湖南药用资源调查、资源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水平及成果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充分利用了湖湘地道的中药资源,将研究成果转化指导中药材的优质高效生产,进行资源品质评价,从源头上控制中药材的质量,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改变原有的散户种植格局,带动了湖南省多个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推动了湖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围绕中药资源调查、保护、栽培种植技术、遗传进化关系、中药材鉴定、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全面掌握了湖南中药资源基础数据信息;进行了湖南大宗药材生态种植、濒危药材仿野生种植及其质量标准体系研究;进行了中药资源遗传进化关系及中药材鉴定品质评价及开发研究。近五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等课题20余项。
(3)基于有效成分和内生真菌进行品质评价研究:近年来,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麻口皮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编号:31170336)”、“天名精抗甲流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编号:31670362)”等各级科研课题,对麻口皮子药、天名精、湘椿皮、檵木叶、湘大青叶、血水草、玄参等20多种湖湘特色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已分离鉴定了600多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70多个,同时,从中分离并筛选出了20多株活性内生真菌,探索了“内共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有效成分和内生真菌的品质评价研究模式,为探索湖湘中药道地性形成机制打下了基础。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
(4)湖湘中药的标准化研究:近年来,依托国家中药材标准化项目和湖南省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等,联合种植合作社和饮片生产企业,对玄参、百合等湖湘中药从种质资源评价、种茎(种芽)等级标准、产地环境、良种繁育技术、高效栽培技术、采收与产地加工、药材(饮片)等级质量标准、安全性控制、饮片炮制生产、包装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开发新产品(食品、化妆品)多个,实现了精准扶贫,提升了行业标准化水平,促进了湖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